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三位锂离子电池研究者 | 耗时 31 ms

宁德时代老总喊话,概念股掀涨停潮,钠真有这么猛?

相比较而言,钠有哪些优势?其商业化对又将产生哪些影响?钠来了作为A股市场“一哥”,宁德时代的一举一动都在资本市场具有风向标意义。

2021-07-14

山西1兆瓦钠储能系统投运

▲全球首套1兆瓦钠储能系统投运储能是支撑能源互联网、智能微网、综合能源服务的关键技术。

2021-07-15

美国学开发出稳定的纳技术

据CleanTechnica网站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奥斯丁,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开发了一种稳定的钠基材料,可以像传统的一样快速充,并具有比目前的技术更高的能量输出的潜力

2022-01-13

亿纬能及其公司拟建动力储能产业园

据亿纬能所述,惠州亿纬能股份有限公司与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亿纬能及其公司拟在荆门掇刀区投资建设年产104.5GWh的新能源动力储能产业园,并根据生产需求引入动力储能配套产业

2021-07-14

磷酸铁“王归来”?

而且,随着近年来企业技术发的进步,磷酸铁能量密度比低的缺陷正在得以弥补。

2021-04-01

预计到2024年钠正极材料出货量有望突破万吨级别

数据来源:高工产所(GGII),2022年10月尽管钠正极材料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但从技术、工艺、产业链、行业标准上看,钠正极材料行业仍面临诸多难题:1)从技术上看,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对湿度敏感度高

2022-10-31

斯坦福/MIT/丰田合作新公布 可预测寿命

据外媒报道,由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以及丰田所开展的一项最新发现,制造商们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该项技术不仅可以用来对进行分类,还可帮助新款设计更快上市。

2019-04-01

龙头推出了钠 宁德时代怎么想的

看到这里,如果你只认为宁德时代只是推出了一款可以跟和磷酸铁媲美的新,那你就把这件事想简单了。宁德时代在推出钠的背后还有很多考量。

2021-08-06

元多一元 升镍再降钴 四元能成爆款吗?

江苏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员厉建平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采访时认为,四元技术能改善的一些缺陷,而且LG新能源将价格较贵的钴用量减少了70%左右,在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大幅降低了成本

2021-12-01

二氧化碳未来发展方向或被重新定义

能量密度是的7倍二氧化碳是一种新型,普遍认为是储能领域的重要技术。一般而言,二氧化碳的工作原理是当对进行充时,正极经过解液运动到负极。

2023-02-24

欧盟发新款动汽车能量密度超310Wh/kg

2019-11-26 13:44:22 科技部据欧盟官网消息,欧盟“地平线2020”框架计划支持的欧洲最关键项目——适用于动汽车的项目(ALISE)目前已发出能量密度超过

2019-11-26

诺奖没有中国人 但产业已被中日韩瓜分

2019-10-12 09:02:33 财经十一人   作: 李斯洋  尽管关于的诺贝尔奖与中国科学家无关,但中国已经实实在在成为全球领域的大头号玩家之一

2019-10-12

技术现“大招”!混合金属超级工厂落地,通用、上汽、SK、天齐业等纷纷押注

据SES创始人兼CEO胡启朝介绍,当前,固态主要分为两种:固态、固态金属。“混合金属则介于与固态金属之间,兼顾两优势。”产品方面,SES发布的Apollo?

2021-11-08

王”甩出王炸?固态装车上市!

中工汽车网消息,2月7日,赣锋业控股公司赣锋在固态动力领域获新突破,搭载赣锋元固液混合的纯动SUV赛力斯SERES—5规划于2023年上市。

2023-02-20

宁德时代:钠2023年实现产业化,麒麟已量产交付极氪

近日,宁德时代在投资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致力于推进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该将首发奇瑞车型。同时,4C麒麟已经量产交付极氪001,理想汽车首个纯动车型也将搭载4C麒麟

2023-07-11

迷雾背后 特斯拉竟想使用的是什么

特斯拉取向的一次风吹草动,落到资本市场即是一场狂风巨浪,而资本的盲目与混乱,也让特斯拉的技术取向愈发扑朔迷:磷酸铁会重回主流么?无钴竟是哪种技术?超级又是什么?

2020-06-15

中科院过程工程回收有了新技术

2021-01-22 08:12:29 中国科学报   作: 甘晓  近日,记从中科院过程工程所(以下简称过程所)获悉,该所“废料短程利用与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

2021-01-22

镧系新型固态解质来了 有助开发高比能全固态

然而,目前报道的大多数金属卤化物固态解质采用高铟合金,限制了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金属的开发。

2023-05-05

助推能源革新

2019-10-25 08:06:28 人民日报   作: 李清  【现象】不久前,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3科学家,表彰他们在(以下简称“”)方面的贡献

2019-10-25

之父去世 享年100岁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们在发展上所做的贡献

2023-08-01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