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碳目标”绿色先锋! | 耗时 30 ms

王仲颖:我们现在主要矛盾是能源的高结构

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题是“中国能源绿、安全、经济发展的思考暨2050展望”。

2019-08-07

开源证券:“中和”能源变局 氢能迎来向上周期

在实现“中和”、“达峰”的下,氢能产业也将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我国正加紧布局建设氢能全产业链,推动氢能在工业、交通、航运等众多领域的应用。氢能未来会如何发展?

2021-07-12

大数据创新助力中和

为助力我国早日实现中和,并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力量,3月2日,气候变化经济学论坛在线举行。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研究员刘竹进行了题为《全球排放的近实时量化与评估》的报告。

2022-03-09

机构: 中和“路线图”提升光伏行业长期景气度

2021-04-29 09:33:28 《投资者网》   作者: 孙   加快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发展利用,将是中国承诺实现从达峰和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需时间的关键

2021-07-16

福建六部门印发减污降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8月17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等六部门印发《福建省减污降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2-08-23

李鹏:负荷中心将成为能源低转型的主战场

2021-05-13 10:53:09 能研慧道   作者: 李鹏  在“双下,未来十年是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以及更大规模新能源消纳至关重要的“窗口期”。

2021-05-13

7个试点市场成交71亿 十四五扩至石油化工钢铁民航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在此间公开表示,建设全国统一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落实国际减排承诺的重要政策工具。

2019-09-20

节能速来双良“淘宝”

双良集团董事长缪文彬指出,公司在实施数字化战略的总体布局下,机械产业深耕绿节能环保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的高质量发展转型,激活存量、做优增量……双良服务响应国家及集团公司号召,在疫情常态化下

2021-11-15

我国首个二氧化捕获与封存全流程工程启动

海上二氧化封存项距深圳东南约200公里,所在海域平均水深80多米,是恩平15-1油田群开发的环保配套项。恩平15-1油田群是我国南海首个高含二氧化的油田群。

2021-08-31

国家电网公司成功发行首期“中和”债券 保障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

2021-03-25 14:23:12 国家电网公司3月24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1年第一期绿中期票据(中和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期限2年,募集资金50亿元,票面利率3.26%

2021-03-25

深圳重点支持节能环保等八大低领域 最高资助3000万元

2019-09-10 09:32:18 北极星环保网深圳市发改委近日发布深圳市绿产业2019年第三批扶持计划,包含新能源汽车、进核能、高效储能、可再生能源、智慧能源、高效节能、进环保

2019-09-10

甘肃2021年新能源发电全国第三 减排二氧化4500万吨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简称:国网甘肃电力)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孙涛24日介绍说,2021年,甘肃新能源发电量44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煤1780万吨,减排二氧化4500万吨,排全国第3。

2022-03-01

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总理  李强        2024年1月25日     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一条 为了规范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积极稳妥推进达峰中和,促进经济社会绿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河南发布14项节能低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成果

但是秸秆炭化还田时,如何能做到低环保、高效节能呢?

2020-03-13

海水源热泵助力青岛首个“零社区”建设

据了解,零社区项占地45公顷,建筑面积22.71万平方米。项建成后,奥帆中心将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实践示范。

2020-08-07

中金公司推出《中和经济学:新约束下的宏观与行业分析》报告

同时,本次论坛还下设了十二场平行分论坛,深度聚焦讨论:“中和:政策和影响”“市场的能与不能”“中和与ESG原则下的投资机会与挑战”“绿金融”“中和国际合作前景展望”“中和技术”“绿能源”“

2021-03-25

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 促排放线性下降

以乘用车为例,2021年,纯电动车单位里程排放的数值约为每公里70克二氧化排放,燃油车大约是每公里176克二氧化排放。

2021-12-07

政协委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带头推进“中和”,做新时代的“追风者” | 建言2021

当前,全球局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源革命如火如荼,中国领导人极具魄力提出“3060”……在此大背景下,中国该如何加快绿转型?“3060”如何落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如何协调发展?

2021-03-12

科学家为“地球减负”支招 企业押注捕获等可再生技术

疫情让全球的排放量短暂下降了,但科学家认为,以经济作为牺牲并不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转向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能有助于实现全球减排和气温的控制,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

2020-09-09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