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碳目标”绿色先锋! | 耗时 22 ms

未来十年零资源满足100%新增电力需求 助力中国实现中和

践行这一的关键在于实现整体经济尽可能多部门的电气化,并在远早于2060年前确保几乎所有的电力都来自零发电资源。

2021-01-18

南京打出减污降组合拳

减污降,南京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2021-08-31

多地密集出台达峰方案 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近期,不少地区出台达峰实施方案,并对汽车领域达峰工作作出具体规划。业内人士表示,各地出台达峰实施方案,将促进汽车行业绿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政策红利。  

2023-01-29

源头减排降,山东“重型”企业这样规划布局

为坚决遏制“两高”项发展,助推绿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于近日印发《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提升防控水平,推进“两高”行业减污降协同控制

2021-12-31

源头减排降,山东“重型”企业这样规划布局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透露,今年4月,魏桥与知名公司一起合作,正式启动了魏桥的双战略规划,计划在年内向公众公布集团的双、路径图和时间表,推动集团的绿发展。

2021-09-02

书写冬奥电网清洁低新篇章

对外发布公司积极履行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责任义务、助力北京绿冬奥工作总体情况,首批7家冬奥场馆和配套服务设施将于7月1日正式用上绿电力。

2019-07-03

市场机制下的减排

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被交易的产品以一吨二氧化量为基本单位。在交易中,一份配额代表了在国家或者工业设施减排下被允许排放的一吨当量。

2021-07-22

高耗能行业,诞生福建首个“零工厂”

“零工厂”项正式启动建设。

2021-10-26

海南开启排放环评试点!

新建“两高”项应该在开展环评工作时同步开展评工作,鼓励现有“两高”项积极开展现状评工作,主动提出排放总量控制及减排要求。

2021-08-03

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行动方案》的通知

加强可再生能源绿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交易与节能降政策衔接,2024年底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三)钢铁行业节能降行动1.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关于优化调整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录清单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关于优化调整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录清单的公告2024年第34号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2024年全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实施方案

助力“双”环保产业探索发展新路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日前表示,实现达峰、中和,任务很重,压力很大。推动绿转型发展,可能会抑制部分高耗能行业、高排放行业的短期增长。

2021-07-23

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自治区新型工业化领域资金(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用项)的通知

为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深度融合应用示范,现将《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自治区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自治区新型工业化领域资金(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用项的通知

田庆军:海上风电正成为沿海零重器

以唐山为代表的沿海城市,通过建立海上风电全产业链零园区,因地制宜与当地产业结合,有望以绿电力撬动绿工业革命、带动全产业逐步脱,成为零新工业体系的新引擎。

2023-08-22

生态环境部:将推进绿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影响,推进绿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更好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2019-11-27

跨界融合 光伏“照亮”零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达峰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2022-11-01

全国首单湿地汇贷 落地青岛胶州

,授信流动资金贷款1800万元,这志着全国首单湿地汇贷在胶州市落地。

2021-09-08

满足“达峰、中和”要求 光伏材料颗粒硅新工艺来了

投资减少30%,生产电耗降低65%,人员降低30%……保利协鑫近日发布公告称,该公司硅烷流化床法(FBR)颗粒硅1万吨项投产后,经过生产运营及下游客户使用实证,颗粒硅各项指再获新突破——头尾寿命、尾

2021-07-16

新形势下钢铁业减污降路在何方

仍面临诸多挑战虽然当前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何文波强调,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仍需应对市场形势严峻、污染物排放要求更高、节能降耗进入发展瓶颈期、低转型面临多重任务等诸多挑战和困难。

2022-09-06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