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寒冬”波及产业链 | 耗时 36 ms

我国首座民用液化制氢工厂项目建成投

2020-04-28 10:47:00 北极星氢能网4月28日,鸿达兴公告称内蒙古乌海液化制氢工厂项目已建成投品纯度在99.9999%以上,可广泛应用于氢燃料汽车等领域,这是我国首座民用液氢工厂

2020-04-29

光伏行获利明显

资本市场普遍对光伏行保持乐观预期。此次央行降准,再次刺激了资本市场对光伏行的热情。光伏制造型企大多为民企,本在531后难于获得银行贷款,部分企出现了经营困难。

2019-09-09

加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点——我市召开二○二二年度投资促进工作大会暨大招商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俊)昨日,我市召开2022年度投资促进工作大会暨大招商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

2022世界先进制造大会在济南开幕

大会期间还将同期举办“先进制造创新成果展览”,展示先进制造发展成就、展现制造企先进技术和应用成果,推动上下游企加强供需对接,促进务实合作。辛国斌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制造发展。

2022-09-01

机器学习+运筹优化,智能决策推动工互联网上台阶

制造与管理是工的两大核心,是智能决策的首要目标场景。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入使研发、制造、运营、销售、服务全价值“数据就绪”,这为决策智能深入生制造与运营管理优化创造了条件。  

2022-04-22

柳州市第十七届中小企服务月“一起益企”助力“一二五”工程之惠企政策大巡讲(柳东新区)活动

2023年中小企服务月活动“一起益企”中小企服务行动的工作要求,为保障“一二五”工程顺利实施,为引导企充分掌握和运用好优惠政策,实实在在享受政策红利,增强企发展信心和竞争力。

东方日升参展日本PV Expo 多款组件品齐亮相引发关注

加速转型升级的趋势下,促进度电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成为目前光伏行发展的方向和共识,为了更大程度的降低度电成本,无论是尺寸还是效率,光伏组件品在这一两年内都在快速迭代,其中,使用210尺寸硅片的高效组件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度电成本

2021-03-05

柳工发布上半年绩预告 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45%至70%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韦斯敏)昨日,记者从柳工获悉,柳工于日前发布2024年半年度绩预告,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8.9亿元至10.4亿元,同比增长45%至70%。

山西特高压扩建西电东送500千伏工程启动

本次系列工程是在长治特高压变电站配套电厂1000千伏送出工程的基础上晋电外送通道再次扩建,涉晋北、晋中两座特高压站主变扩建,以吕梁-晋中、榆社-晋中等变电站互联和山西明泰等电厂“点对网”7条500千伏送出工程新建

2020-08-31

带动电量较快增长

其中,第三用电量继续“快跑”,信息传输和软件技术、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和零售用电量增长均超过10%。新、新消费成为上半年用电新亮点。

2019-08-07

关于印发《建材行稳增长工作方案》的通知

、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提升供应韧性绿色化发展水平,促进建材行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智”造有“数” 企扩“路”——工加力布局智能制造

数字化向全加速延伸  随着提质增效降本效果不断显现,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也正向企条延伸。  

2023-07-05

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关注柳州螺蛳粉 发展小米粉“臭”出大

1月12日晚,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稳中求进看经济”专栏播出《螺蛳粉:小米粉“臭”出大》(见左图),用23分钟时长介绍了柳州螺蛳粉发展的前世今生。

拥抱汽车行新时代

  国际化是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展览会的最大亮点。国际车企重视本届上海车展的背后,一方面是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巨大,另一方面是中国汽车的加速变革。

2023-04-25

动力电池扩暗战,这里面水很深

近日,工信部发布的《锂电池行规范条件(2021)》中提出,要引导企减少单纯扩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品质量、降低生成本。

2022-01-05

四川内江这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投1年多 运行得怎样?

“垃圾燃烧温度达到了850摄氏度以上,生的饱和蒸汽可以发电,炉渣可以制砖。100吨固体废物进去,出来只剩3吨左右的固体飞灰,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

2021-07-15

关于加快推动制造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充分发挥主企带动作用,帮助上下游中小企找准绿色低碳转型短板,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技术改造。

跑出“签约、落地、投”加速度——“走进招商引资项目看进展”系列报道:优必选机器人项目

谭青岛告诉记者,机器人的风口正盛,赶时间抢进度,就是抓机遇抢值,柳州规划建设的机器人园标准厂房,大大缩减了企项目推进的时间。

《全球能源基础设施碳排放锁定效应》报告发布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电力、钢铁、水泥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寿命往往长达几十年,新建基础设施在未来会生大量碳排放并生碳排放锁定效应。

2021-12-31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