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十三五”期间我国光 | 耗时 26 ms

市首笔公积金贷款跨行“带押过户”顺利办结 降低交易成本 减轻经济压力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书厚、通讯员韦祎)近日,市首笔公积金贷款跨行“带押过户”业务在柳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顺利办结,有效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减轻了双方的经济压力。

“走出去”“引进来”推动项目签约落地 今年市生物医药产业签约额达16.85亿元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宋美玲)9月16日,在2025中—东盟柳州市投资合作洽谈会上,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完成签约。其中,就有正湖(厦门)制药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的“年产1000吨敷料(贴)医用耗材项目”。

市举办人工智能“双招双引”活动暨应用场景招商引智洽谈会

市举办人工智能“双招双引”活动暨应用场景招商引智洽谈会聚智赋能 共筑未来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谢耘、通讯员孙宏伟)近日,市举办人工智能“双招双引”活动暨应用场景招商引智洽谈会。

共产党柳州市第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

共产党柳州市第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于2024年12月30日在柳州召开。出席这次全会的有,市委委员53人,候补委员4人。

“人工智能+” 柳州这样加——关注市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制造”行动,为市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按下“快进键”。

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首次实现“数量+价值”双维度核算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刘心蕊)近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柳州市全民所有(即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初步成果已通过自治区核查并上报家,有自然资源资产首次实现“数量+价值”双维度精准核算。

全力抓招引推项目 蓄势聚能促进发展 ——市着力提高招商引资量与质观察

柳州市“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合作交流会日前在上海举行,签下7个人工智能相关投资合作项目,总投资额58.17亿元,延续了市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的良好势头。

市金融机构投放超百亿元贴息贷款助力经济发展 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1.42亿元

市按照“能带来增量、发展前景较好”的金标准筛选重点企业项目。

市举行2025年“柳州企业日”“柳州工匠日”活动暨第七届“龙城人才周”启动仪式

市举行2025年“柳州企业日”“柳州工匠日”活动暨第七届“龙城人才周”启动仪式凝聚人才之智 共谋发展新篇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汶璟)昨日,市举行2025年“柳州企业日”“柳州工匠日”活动暨第七届“龙城人才周

市举行技能人才评价机构业务培训交流会 全力推动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规范化发展

现场,各方积极沟通交流,主动对接和融入“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做好“四位一体”培训模式中的技能评价各项工作等,全力推动市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规范化发展。

伏产业整合将进一步加速

2019-12-10 14:13:20 电缆网从5日于深圳举行的2019年伏行业年度大会暨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伏产业将在“继续保持平稳有序发展,产业整合将进一步加速推进

2019-12-10

用好创业担保贷款 激发就业创业活力 市今年前4个月共发放370笔、8278万元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宋美玲)近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今年市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家创业担保贷款相关政策,推动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加强联动,不断激发就业创业新活力。

市举行侨界助力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 本地企业“走出去” 实现发展“双循环”

该中心以“一站式”跨境服务为核心定位,依托城中区新侨发展联盟整合政策咨询、越南市场对接、法律支持等多种资源,为柳州中小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提供全周、高效率的支撑。

《广西日报》六月日一版刊发文章: 看柳州如何重塑工业DNA

世纪20年代,广西汽车集团所属企业柳州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的前身柳州机械厂,制造出了广西第一辆汽车——木炭车;本世纪20年代,菱柳机攻克发动机核心部件缸盖铸造工艺技术,获得内头部主机厂批量订单。

为“”规划纲要编制贡献智慧和力量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俊)根据全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5月14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在桂全人大代表到柳州,围绕“”规划纲要编制若干重要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em>我</em>市举办2025年“智赋柳企”专题培训  助力退役军人企业向智能化转型

市举办2025年“智赋柳企”专题培训 助力退役军人企业向智能化转型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罗妙报道摄影)近日,市举办2025年“智赋柳企”专题培训,聚焦人工智能在工作中的应用,助力退役军人企业发展。

在行业领先 为发展赋能 ——关注市上榜的2025年第一批广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们公司是苏州智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高压电连接产品的开发、生产,主要产品涵盖高压连接器、高压线束总成、充电接口总成等。”

广西出台支持“人工智能+制造”政策措施 最高补助1000万元 市迎来新机遇

当前,市正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推动汽车、钢铁、工程机械等行业435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相继发布了39个人工智能开放应用场景,并创新性地探索“上海研发+柳州制造+东盟应用”协同模式,全方位护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措施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市相关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这对市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企业而言是一大利好。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