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五个进一步”,带来 | 耗时 25 ms

“十四”可再生能源新业态或将爆发 氢能还需规模效应

谢宏文指出,风电成本将持续下降,“三北”陆上和东部沿海是未风电发展的重点,而光伏未将成为我国上网电价最低、规模最大的电源。

2021-03-24

疫情未“拖慢”二氧化碳排放的脚,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升至450万年最高

NOAA的数据显示,5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平均值为419.13ppm,相当于每100万空气分子中有419二氧化碳分子,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82ppm,是450万年以的最高值,远超专家认定的安全水平

2021-06-15

山西2020年月度用电增速迎正增长

,增速由负转正,较上月升高1.97百分点。

2020-05-12

2021年刚开局月,新能源车行业就已经精彩绝伦了

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2020年在系列促汽车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2021-01-20

BIPV迎发展分水岭:光伏企业集体杀入 能否新增量?

2020-08-24 14:28:05 财联社因为各种因素,BIPV(光伏建筑体化)在我国的发展并不顺畅,普及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与快速发展的光伏行业形成鲜明的对比。

2020-08-24

三年上海将新增10-20万充电桩

2020-07-02 08:43:25 新浪汽车7月1日,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表示,上海将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基建,未三年新增10万至20万公共和私人充电桩,使充电桩网络变得更加密集

2020-07-02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潜能 我市开展的促消费活动对汽车、家电销售动作用明显

(受访企业供图)为释放市场活力、激发消费潜能,推动我市消费品以旧换新,连日,各项促消费活动在我市开展,记者在走访销售商家时了解到,活动对汽车、家电销售动作用明显。

新能源汽车销售“虚热” 人用户仅占

2019-11-29 11:12:20 第财经尽管各大车企都在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但人用户购买的热情仍不够高。

2019-11-29

煤电前路:冬已去,春未?

临近年底,整行业等份惊喜。

2019-12-30

产业观察:电动汽车强制国标迈出坚实

这三项强标,是我国首次出台电动汽车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为新能源车的健康发展迈出了坚实

2020-05-22

乡村盖起“螺蛳粉产业楼”鱼峰区以柳州螺蛳粉产业动乡村振兴

排排抛好的秧苗随风摇动,勾勒出幅忙种春景图。据悉,最近在网络走红的“螺蛳米饭”,其原材料大米就出自该养殖基地的稻田。

企业复工电力指数,助推复工复产齐

,动态监测当前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行复工备案核准,有力支撑了政府就复工复产政策的制定和复工复产审批节奏的把握,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助推复工复产齐走。

2020-03-11

政策利好,换电模式未可期

尽管换电模式的成本相比充电模式的成本要高些,但节约了时间成本,所以对于出租车说,效益还是有所增加的。“换电能保证天的运营里程,收入就能提升。原充电的时候,天充两次电就耗掉四小时。”

2020-08-19

隔膜,下将买不到货的材料?

就国内看,从2022年开始,国内隔膜供需关系逐转变为供不应求,锂电池需求增长迅速,动隔膜需求大涨,但国内隔膜企业产能有限,供给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同时,隔膜行业存在短期涨价催化。

2022-01-25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新的坚实

  “2022年,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夯实知识产权法治根基,有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有力促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2023-04-25

煤电解局:如何度过第二困难期?

新规划基调毫无悬念——未时期,我国将继续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清洁转型,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增长,高碳化石能源将大幅减少。而此时,我国煤电尚未走出“第二困难时期”。

2019-08-07

煤电“十四”:环保与经济间博弈仍将持续?

但是,近年,基于环保考虑,以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崛起,对于如何开发利用煤炭有了更多争议性的声音。特别是在“十四”即将到之际,这话题更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之

2019-12-10

市领导队下沉线开展调研 用心用情用力排忧解难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黄慧妮)6月15日上午,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邓娟娟队到城中区中南街道,开展“党代表接待日”、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碳中和背景下氢能发展的初思考

,并明确强调绿氢发展目标;第二,中国对2060年实现碳中和做出承诺,与此前我国提出将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相比,这目标加大了力度,要求也更高。

2020-12-03

山东印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方案、上海发布促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地方工信快报了!

培育40家以上深耕行业的特色专业型平台;引培育300家以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工业软件、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等供给能力和赋能作用增强,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2023-11-06
返回顶部 关闭